【课程详情】
一、活动主题
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
二、活动简介
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,《方案》提出了“全面发展”的育人观点,提出要培养复合型人才,这就要求要有复合型教育,要打破学科界限,实现跨学科学习。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7年版2020年修订)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明确提出:“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、用语文,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、交流能力。”这是首次提出语文跨学科学习。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、实践性学科,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。《标准》明确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和18个学习任务群包含了天文、地理、历史、政治等学科的内容。这些都为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探索提供了保障。那么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该如何开展?如何更有效地融合其它科学习?有哪些途径和策略呢?这些都是当下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聚焦所在和困惑所在。
为此,我们通过课堂学习、校本课程学习、走向社会大舞台——博物馆课学习等方式积极探索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。本次活动聚焦“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博物馆课的探索与实践”,以高中语文学科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为教学主题,利用博物馆资源,融合语文、历史、艺术等多学科,探索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。通过课堂展示、专家点评、研讨沙龙等环节,剖析课例、传递理念、分享观点,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、可仿效的做法,促进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工作的有效开展,切实提高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,有效提升全省高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。
四、活动地点
广东省教育研究院
五、指导单位
广东省教育厅
六、主办单位
广东省教育研究院
七、支持单位
深圳市红岭中学
八、活动平台
中国教研网、触电新闻、广东教育Plus、广东教育研究、广东教育传媒、中国移动和教育、粤教翔云
九、活动议程

十、专家、教师等介绍

林
晖,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南粤优秀教师。广州大学教师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、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特聘专家。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。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、广东分会副会长;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常务理事。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。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、省级教改项目及广东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,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、国家语委重大项目。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第二)、广州市教学成果奖,主持编著《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》等。
吴晓军,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,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,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,“香港、内地交流协作计划”语文教学顾问,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,市首批学科带头人、首批教育专家。
谢春妍,高中语文高级教师,茂名市电白区高中语文教研员。主持并参与多项省、市级课题,撰写多篇论文在省、市获奖并发表。在日常工作中秉持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的教育理念。
高培臣,硕士学位,深圳市城市学院继续教育授课专家、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、福田区语文兼职教研员、省级课题《馆校合作开发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》主持人。获深圳市优秀班主任、深圳市最美教师、福田区年度教师、黑龙江省现代园丁奖、哈尔滨市五四奖章、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标兵、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、福田区优秀班主任、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。发表论文20余篇,著有《语文名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》,主编中学生读本《生命的长河》,创建班刊《岁与》。
王彤,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,历史学博士学位。现任深圳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,副研究馆员,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和博物馆社会教育。
林颖,现任红岭中学高二年级语文教师,中山大学硕士。曾获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三等奖,福田区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一等奖等奖项。
刘文璨,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(语文)专业,现就职于深圳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,担任语文教师一职。
李璇,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士,现任红岭中学高一语文老师。
赖梦尘,本科中山大学,硕士香港大学,现就职于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,曾获“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”优秀辅导老师、深港高中学生读书随笔大赛高中组优秀指导奖、福田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、广东省优秀评卷教师、福田区优秀班主任。
张裕文,中共预备党员,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1级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本科在读,中山大学合唱团(深圳校区)学生指挥。